Category: 交流, 對話,Talk to us

2018 March 16 0

「儒家」遺產與《春秋繁露》Dong Zhongshu, a 'Confucian' Heritage and the Chunqiu fanlu (Chinese version) ISBN: 9789888488483

By Librarian

全書目錄
緒論 001
附錄:外文著作對董仲舒的評價 006
第一章 歷史與思想背景 023
第二章 董仲舒的生平和聲名 045
原始資料的記載 048
後世文獻中的董仲舒 059
董仲舒對時事的回應及對後世的影響 077
小結 079
附錄 079
時代問題 079
《論衡》的記載 084
第三章 董仲舒的著作 087
〈天人三策〉 092
農業和賦稅 106
與匈奴的關係 112
〈士不遇賦〉 116
〈詣丞相公孫弘記室書〉 117
郊祭 119
董仲舒決獄 123
小結 126
附錄 126
〈天人三策〉中班固的角色 126
《前漢紀》和《資治通鑒》中的〈天人三策〉131
《古文苑》132
土地所有權 133
第四章 董仲舒著作中的主題 135
解釋災異 135
選官制度 147
設立學校 155
博士與博士弟子 156
《春秋》 161
常與變:古與今 164
董仲舒對個別人物的批評 169
推明孔氏 171
求雨、止雨 178
素王 185
一統 190
小結 196
附錄 197
主父偃與董仲舒 197
董仲舒與諸侯王 198
《論衡.亂龍》的真偽 202
求雨儀式的季節差異 204
第五章 《春秋繁露》的流傳與真偽 205
「繁露」206
作者和文本的真偽 207
印刷與版本 229
假設 237
附錄 238
黃震所舉「理不馴」的例子 238
常見版本 240
第六章 《春秋繁露》的章節和內容
主題的多樣性 241
《春秋繁露》各篇主題 244
附錄 277
〈對膠西王越大夫不得為仁〉 277
「權」和「經」 279
第七章 《春秋繁露》的主題和問題 281
陰陽五行 282
郊祭 286
質與文 295
「玉英」 307
天數 310
小結 311
第八章 《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質文》313
三統 318
傳說時代的帝王:三王、五帝和九皇 325
《公羊傳》及吳康的詮釋 330
《白虎通》 332
緯書 339
名號和等級 339
法令及其時代 340
小結 341
附錄 341
《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質文》341
第九章 結論 355
參考文獻 363
索引 389

2018 March 16 0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 Series The 20th Century Chinese Mathematics Historical Research Series 1) 数学·统计学系列 二十世纪中国数学史料研究第1辑 ISBN: 9787560354415

By Tomas 黃炎

*国现代数学史的研究已是时不我待,在这样的形势下,深入调研、全面捜寻与积累**手史料,同时从各个视角、各个方面、各种层次开展专题研究,应该是目前*国现代数学史研究的正确方向。本书正是出于这个明确目标编写而成的。

全书分为两编**编是综合性专题研究,第二编是二十世纪部分*国数学家的传记资料。

2018 March 16 0

(I Ching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Hermeneutics / The Series of I Ching Study under the perspectives of Confucianism) 儒学视野下的易学(精)/跨学科视野下的易学丛书 ISBN: 9787562353645

By Tomas 黃炎

史少博著的《儒学视野下的易学(精)》不仅阐释了传统意义上的儒学视野下象数、义理派彼此消长的易学发展脉络,而且阐释了儒学视野下的”卜筮”说、儒学视野下的”风水”说,并且还阐释了儒学对国外传播中的易学传播。不拘泥传统意义上的易学象数、义理脉络的研究,而阐释儒学视野下的易学,在学术上将具有一定的价值。

2018 March 16 1

诠释学视野下的易学(精)/跨学科视野下的易学丛书 (I Ching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Hermeneutics / The Series of I Ching Study under Transdisciplinary perspectives) ISBN: 9787562353577

By Tomas 黃炎

杨效雷著的《诠释学视野下的易学(精)》在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有意识地借鉴”视域””先行结构”等诠释学理论,总结易学史上各家新说产生的来龙去脉,相互攻驳,吸收西方解释学方法,以不同的视角演绎易学大系的承传,于微观考据和宏观论述都时出新意,可作为易学经典名著的导读之作。